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!苏超 10 元球票撬动千亿消费潮

  • 2025-10-29
  • 1

当南京奥体中心 61565 名观众的欢呼声穿透秋夜,当泰州球迷头戴京剧凤冠在看台掀起人浪,当南通公务员路边停车为点球大战呐喊 —— 被网友戏称为 “苏超” 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,正以 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 的独特气场,用一张均价仅 10 元的球票,撬动起千亿级消费增量。这场始于绿茵场的全民狂欢,早已超越竞技本身,成为江苏激活消费内循环的生动样本。

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 这句火爆全网的热梗,源自 2025 年 5 月 “南京发布” 公众号的赛事檄文。彼时谁也未曾料到,这句带着自嘲与较劲的标语,会成为苏超破圈的 “钥匙”。13 座城市的球队化身 “十三太保”,将千年地域文脉转化为赛场内外的趣味对抗:苏州与无锡 1:1 战平后,球迷戏称 “苏州保住了太湖,无锡保住了机场”;徐州对阵宿迁被包装成 “楚汉争霸 2.0”;南京与南通的对决则成了 “谁才是真南哥” 的终极 PK。这种 “散装” 又团结的竞争氛围,让赛事从体育圈蔓延至社交场,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 8 亿次,200 余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。

苏超的火爆,首先体现在 “一票难求” 的赛场热度上。10 月 1 日淘汰赛购票抽签中,最高中签率仅 6.7%,最低跌至 3.3%,10 元门票在二手市场被炒至 600 元仍一票难求。南京奥体中心已连续六次刷新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,宁泰之战 61565 人的现场观众数,甚至比肩许多职业联赛场次。赛场之外,近 80 个 “第二现场” 在江苏各地同步点亮:南京鼓楼水岸・南艺后街累计观赛人群超 10 万人次,南通 64 个点位冒雨观赛的群众达 8 万余人,冷夜秋雨丝毫挡不住全民观赛的热情。

一张轻薄的球票,正成为撬动消费的 “支点”。10 月 18 日宁泰之战当天,南京重点商业企业客流量环比增长 8.1%,文旅企业客流量增长 10.3%,河西银杏里等文化街区借赛事热度实现客流翻倍。次日的通锡之战更让南通迎来消费小高峰:全市接待游客 50.46 万人次,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25.3%,重点商贸企业客流量环比飙升 13.2%。国庆假期的 1/4 决赛期间,南京重点商圈单日交易额达 8.7 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5600 万元;徐州苏宁广场外市顾客消费占比攀升至 63%,创假期峰值。

xc体育,XC-Sports,xcsport体育,XC sports,XCSport官方平台

这种消费拉动并非单点爆发,而是形成了 “文体旅商” 融合的全域效应。餐饮领域,南京盐水鸭搜索量环比增长 74%,南通早茶搜索量暴增 367%,徐州烧烤借赛事热度实现 197% 的搜索涨幅。文旅领域,10 月 18 日至 19 日,南京、南通景区游客环比增长 7.8%,外地游客增幅达 19.85%,银联异地消费环比上涨 22.12%。制造业也随之受益,盐城 “足球小镇” 12 家运动装备企业订单激增,南通更催生出《苏超演义》等文化产品,形成赛事 IP 的二次变现。

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!苏超 10 元球票撬动千亿消费潮

苏超的成功,本质是 “情绪价值 + 政策支撑 + 地域优势” 的三重共振。江苏 13 市均跻身全国百强,发达的交通网络让球迷跨城观赛成为常态,30 余座专业球场为赛事提供硬件支撑。政策层面,江苏省将足球赛事纳入 “十四五” 规划,结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降低办赛成本,与国家 “促进体育消费” 政策形成呼应。更关键的是,赛事精准捕捉了城市荣誉感这一核心情绪,将 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 的调侃,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消费动力 —— 常州对扬州游客免景区门票,盐城推出 “观鸟 + 观赛” 套餐,泰州发放 50 万元消费券,各城市自发形成 “分布式激励” 体系,让流量真正落地为消费增量。

从场均 2.7 万现场观众到 5833 万线上人次,从 10 元门票到千亿消费,苏超的 “弧线球” 正踢活区域经济。这场赛事证明:当体育 IP 与地域文化深度绑定,当情绪价值与消费场景有效衔接,普通的业余联赛也能成为激活内循环的 “金钥匙”。正如 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 的热梗背后,藏着的是 13 座城市 “比学赶超” 的活力 —— 这或许就是苏超最珍贵的经济启示。